产品详情
13%次氯酸钠
紧急情况概述:
具有强氧化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具有腐蚀性。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
GHS危险性类别: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
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类别1;
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淋浴。沾染的衣服清洗后可重新使用。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立即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若可能,回收使用。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滤出固体当作有害废物在规定场所掩埋。按照当地/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可燃物、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具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吸入次氯酸气雾可引起呼吸道反应,甚至发生肺水肿。大量口服腐蚀消化道,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第3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 混合物 | √ |
危险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内 CAS No
次氯酸钠 有效氯含量 ≥10% (质量分数%) 7681-52-9
第4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 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最重要的症状和健康影响:吸入气体时,造成支气管咳嗽,呼吸困难,灼伤眼睛、皮肤。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施救人员自身必须佩带齐全相关劳动保护用品。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必须早期、足量、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吸氧等治疗,预防肺水肿。
第5部分 消防措施
灭火剂:
本品不燃。如贮存区发生火灾可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特别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可燃物、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具有腐蚀性。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必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施救。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6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迅速撤离,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进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全身耐酸碱防护服,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戴而橡胶手套。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环境保护措施: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泄露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可利用围堤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容器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的预防措施:要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江河、和地下室,要设围堰或防漏设施。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大量水冲洗,冲洗水经中和后排入废水系统。
第7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耐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装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应与还原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8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值:
组份名称 | 标准来源 | 类型 | 标准值 | 备注 |
次氯酸钠 | GBZ2.1-2007 | MAC | —— | |
PC- TWA | —— | |||
PC-STEL | —— |
生物限值:
组份名称 | 标准来源 | 类型 | 标准值 | 备注 |
次氯酸钠 | 无标准 | 无 | 无资料 |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蚀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9部分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分子式:NaClO 相对分子质量:74.44
pH值:13 熔点(℃):-6
沸点(℃):40(分解) 相对密度(水=1):1.21
相对密度(空=1):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3.42。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
第10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遇还原剂、酸或受热分解产生有毒腐蚀性烟气。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
禁忌物:还原剂、酸类。
聚合危害:不聚合。
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
危险的分解产物:氯化物。
第11部分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LD50:8500mg/kg(大鼠经口);
皮肤刺激或腐蚀:发红,皮肤烧伤,疼痛,水疱(ICSC)。
眼睛刺激或腐蚀:发红,疼痛,严重深度烧伤(ICSC)。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 证据不足。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 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
第12部分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LC50:0.032mg/L/96h(鱼)(ChemWatch)。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13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化学品: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尽可能回收使用,或在规定处理装置处理和中和,稀释后倒入废水系统。
污染包装物:建议与生产厂商联系,将空容器还给生产厂商。或依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废弃处置前应参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第14部分 运输信息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791
联合国运输名称:次氯酸盐溶液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8
包装类别:Ⅱ类
包装标志:其它腐蚀品
海洋污染物(是/否):是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按生产商推荐的方法进行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15部分 法规信息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了相应的规定: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GB 30000.2-2013~GB 30000.29-201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目录:列入
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列入,将该物质划为第8类腐蚀性物质。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试行):备案登记
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列入
第16部分 其他信息
编写和修订信息:
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指南》(GB/T17519-2013)标准编制;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根据GB 30000.2~29-201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进行分类。 与前一版相比,本SDS对下列内容进行修订: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8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第11部分——毒理学信息
第12部分——生态学信息
第15部分——法规信息
缩略语说明:
参考文献:ACGIH、国际化学品安全卡、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年)、夏元洵主编:化学物质毒性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年)、化学品速查通等。
缩略语说明:
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TWA: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是在保证遵守TLV-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它是TLV-TWA的一个补充。
LD50:半致死量
LC50:半致死浓度
TLM:半数耐受限
ACGIH: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IARC:国际癌症研究中心
ICSCs:国际化学品安全卡
ChemWatch:化学品安全管理软件包
免责声明:
本SDS的信息仅适用于所指定的产品,除非特别指明,对于本产品与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等情况不适用,本SDS只为那些受过适当专业训练并使用该产品的有关人员提供对该产品的安全预防资料。获取该SDS的个人使用者,在特殊的使用条件下,必须对本SDS的适用性作出独立的判断。在特殊的使用场合下,由于使用本SDS所导致的伤害,本SDS的编写者将不负任何责任。
无
相关产品
发送询盘